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,这一历史性成就连同后续“两弹一星”事业的辉煌历程,共同铸就了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伟大精神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两弹一星”精神是中华民族跨越时空的宝贵财富,更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的精神旗帜。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感悟这份精神力量,将家国情怀与奋斗信念融入青春成长,10月31日,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南湖校区特别举办“苍穹绘两弹·丹青颂一星”主题绘画活动,49名环测学院学生以画笔为媒,通过手抄报、主题图片创作的形式,重温峥嵘岁月,礼赞家国情怀。
活动筹备阶段,主办方于10月28日至29日通过QQ空间动态、志愿者招募群等渠道开展宣传,同步搭建活动专用群,清晰告知报名流程与创作要求,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。10月30日报名通道开启后,同学们响应踊跃,名额迅速满额,报名结束后工作人员及时在群内公示成功名单,保障活动透明有序推进。
活动当天,工作人员提前半小时抵达现场,完成签到点布置与画具、纸张等物料筹备。参与者到场后核对信息签到,未签到者不计志愿时长,严格的签到机制确保活动参与数据准确。主持人详细介绍活动主题意义、流程规范及注意事项,特别强调绘画作品需本人亲手绘制,以此保障活动的真实性与参与价值。现场氛围专注热烈,同学们或用细腻线条勾勒原子弹爆炸、卫星升空的震撼场景,或用文字标注“两弹一星”元勋的英雄事迹,将精神内涵融入每一笔色彩与文字中——有同学以深蓝底色模拟苍穹,用银灰线条勾勒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轮廓,旁书“星河为证,初心如磐”;有同学聚焦邓稼先等元勋的奋斗身影,以暖色调凸显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的赤诚;还有同学系统梳理“两弹一星”时间线,让辉煌历程在画纸上清晰呈现,使抽象的精神通过艺术创作变得可感可知。
“在搜集钱学森、郭永怀等先辈事迹时,我被他们‘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’的抉择深深打动。”参与活动的测绘专业2024级学生李同学在作品旁写道,“绘制手抄报的过程,也是我重新学习‘两弹一星’历史的过程,那些在艰苦岁月中绽放的理想之光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”另一位环境工程专业的王同学则表示,用画笔定格历史瞬间的方式很有意义,“当我画出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时,真切感受到了那股让民族挺直腰杆的力量,这是课堂学习之外的别样感悟。”
活动结束后,参与者有序提交作品,工作人员随即清理场地、回收剩余物料,恢复场地原貌,用实际行动践行爱护环境的责任。主办方将对收集的作品进行整理评审,全程参与并完成作品的参与者可获1.5小时志愿时长,作品内容紧扣主题、构思新颖、表现力突出的创作者,经评审后将额外获得0.5小时志愿时长。后续评审结果与志愿时长统计信息将在活动群内公示,无异议后统一完成打卡,确保权益落实公开透明。
此次活动以艺术创作为纽带,既引导参与者系统了解“两弹一星”的历史背景与奋斗历程,深化精神认知,又通过素材搜集、版面设计等实践环节,提升信息整合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。更依托作品创作与后续展示交流,让参与者成为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传播者,带动身边人感悟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,实现精神的代际传递。未来,环测学院青协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,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激励青年在新时代勇担使命、奋勇争先,让“两弹一星”精神成为青春路上的不竭动力。



